【健康科普】“食”刻守护 安全同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食品安全无小事, 健康责任重于山。

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为

“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

一、生活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一、保持清洁1.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滋生。2.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用具,保持厨房用具清洁。二、生熟分开1.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2.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3.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禽和海产食品及其汁水含有危险的微生物,在准备和储存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其他食物。
三、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1.正确的烹饪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的温度达到70°C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2.熟食室温放置后再食用,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
四、在安全温度下保存食物1.绝大多数微生物喜欢室温的环境,高于70°C,或者低于4°C就很难存活。夏季,熟食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让食物冷却放入冰箱保存。2.定期清理冰箱。冰箱不是保险柜,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1.要到正规超市和市场购买食品,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选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2.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不用未处理的水,避免因环境污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泻等。
六、购买食品注意事项1.一定要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要观察商家的卫生状况,一定要看看商家有没有健康证、食品安全证等证照。2.要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有无QS标识等内容。
3.买完东西后一定要妥善保管购物依据或凭证,这样可以保护我们消费者的权益。4.不买无证摊贩的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不完整的食品;不到无证摊点、快餐店、小店购买食品或用餐。及时处理家中发霉变质、污秽不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二、家庭防护“四步法则”

✅第一步:食材选购“四查”

·查标签:预包装食品看生产日期、保质期、SC标志;

·查外观:肉类有弹性无异味,蔬菜无腐烂霉斑;

·查来源:拒绝路边无证摊贩,网购选择品牌冷链;

·查过敏:检查食材是否含有已知的过敏物质,预防严重健康风险。

✅第二步:厨房操作“五要”

1.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工具(刀/砧板/容器)严格分开使用与存放,防止致病微生物交叉污染。

2.彻底加热:肉类中心温度≥70°C至少2分钟(或依据具体食材要求),有效杀灭致病微生物。剩菜复热需沸腾;

3.2小时规则:熟食和易腐食品室温存放勿超2小时,需及时冷藏,明确安全存储温度;

4.慎食生冷:生食海鲜(如生鱼片)、水产品、生蛋制品及凉拌菜存在较高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污染风险,应确保原料新鲜安全、现做现吃。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生食;

5.科学清洗:蔬菜水果食用前,叶菜类应在流动清水下逐片搓洗至少3遍;根茎、瓜果类建议流水冲洗后去皮食用。


✅第三步:冰箱管理“三忌”

·忌堆放过满:冷气循环不畅,冷藏室应≤4℃;

·忌生熟混放:熟食加盖放上层,生肉密封放下层;

·忌长期储存:绿叶菜不超过3天,肉类冷冻勿超90天。

✅第四步:外出就餐“两注意”

·选择“笑脸餐厅”(公示栏看食品安全评级);

·拒食野味、不明菌类,索取消费凭证。

三、中毒急救“关键行动”

若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

2.保留剩余食品、呕吐物以便检测;

3.速至医院就诊,勿自行服用抗生素!

4.同食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建议一同前往医院就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