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话科普】《空中科普》第四百六十三期,菊 花 / 菊 中 四 魁

相信科学,拒绝谣言!又到了我们的“每周主题”——中草药文化知多滴。

说到中国中医药文化,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底蕴十分丰富。但是许多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这次开设的中医药科普新专题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把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健康科学素养,让中医药融入生活!

 

《空中科普》第四百六十三期

让我们一起来

科普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药文化

感受中医药魅力吧!

 image.png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地。

中医认为,菊花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现代研究发现,菊花所含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挥发油、萜类、有机酸,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增强免疫活性、止咳化痰以及镇痛等作用。

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菊花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  

 image.png

菊中四魁 

亳菊

 image.png

 image.png

滁菊

 image.png

 image.png

       贡菊

 image.png

 image.png

杭菊

 image.png

主产于我国浙江桐乡,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其最早记载可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主要分黄菊和白菊,通常黄菊入药,白菊入茶,是自古以来的治病保健良药。

    以上四者为我国“四大名菊”。亳菊以疏风散热、解暑明目见长。滁菊以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见长。贡菊清香可口、解暑除烦、清肝明目,更多用于饮料。杭白菊肉质肥厚,清醇甘美,擅长养肝明目,特别适合于泡茶或制成保健饮品;杭黄菊则善于疏风清热,多作药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疼痛等。

菊花性寒凉,外感风寒、脾胃虚寒、食少泄泻者慎用。菊花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低血压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容易引起头晕、眼花等不适。另外,婴幼儿、老年人及孕妇也不宜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