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科普》第三百三十八期,聊聊中药“芥子”

相信科学,拒绝谣言!又到了我们的“每周主题”——中草药文化知多滴。


说到中国中医药文化,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底蕴十分丰富。但是许多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这次开设的中医药科普新专题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把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健康科学素养,让中医药融入生活!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空中科普》第三百三十八期,让我们一起来科普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医药魅力吧!



中药:芥子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产地:白芥子主产山西、山东、安徽、四川等省;黄芥子各地有栽培。性味:辛,温;归肺经。功效: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治:1、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2、关节麻木、疼痛。用法用量:内服,3~9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


芥子的使用


1.《三子养亲汤》。紫苏子、芥子、莱菔子。洗净、微炒,击碎,用生娟小袋盛之,煮汤饮。用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


2.泡酒。治翻胃,吐食上气,及羸弱不欲动;白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普济方》)。


3.外用。治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涂之。


4.膏方。治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