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科普》第二百七十五期,荔枝上火?下火良方就藏在荔枝中

相信科学,拒绝谣言!又到了我们的“每周主题”——中草药文化知多滴。


说到中国中医药文化,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底蕴十分丰富。但是许多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这次开设的中医药科普新专题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把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健康科学素养,让中医药融入生活!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空中科普》第二百七十五期,我们本期将为大家介绍夏季的水果——荔枝。


《空中科普》第二百七十五期


荔枝


荔枝又名离枝、丹荔。属热带水果,也是岭南佳果。《本草纲目》记载说荔枝:其果实不宜保鲜,人们常晒干烘干,或蜜煎才能久存。


新鲜成熟的荔枝,果肉色白如玉,味甜而多汁,亦有个别品种果肉偏酸,多食令人发虚热。李时珍说“荔枝气味纯阳”,新鲜荔枝吃多了,会牙龈肿痛、鼻出血。所以,有蛀牙及上火的人忌食。


荔枝壳


《本草纲目》记载荔枝壳主治:痘疮出不爽快,煎汤饮之。又解荔枝热,浸水饮。


《物类相感志》云:食荔枝多则醉,以壳浸水饮之即解。此即食物不消,还以本物消之之意。荔枝壳性味苦寒,能解荔枝之热,吃完果肉后,还可用荔枝壳煎水喝帮助下火。


当下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大家开怀畅吃荔枝的时候,一不小心可能吃多,难免会上火。可取荔枝壳煮水服,或者泡水喝,能解吃荔枝过多导致的火热。民间也流传解荔枝上火之招为:荔枝壳和核一起煮水喝。


荔枝核


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得了疝气病。妻子春兰到郎中家取药,郎中问明病情后,把预先包好的中药给了春兰。春兰回到家,打开一看,是几粒荔枝核。


“是不是开错药了?”难道荔枝核能治疝气病?为了慎重起见,春兰又到郎中家询问,郎中说他给的药就是荔枝核。春兰这才熬了荔枝核水,让白居易服用。没过几天,白居易的疝气病就好了。


后来,白居易告诉了一个御医。御医在编“本草”时,收集上了荔枝核,就这样,荔枝核成为一味中药流传了下来。


《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核:味甘、涩,性温,无毒。主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治㿗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李时珍说: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滞气。


脾痛不止:荔枝核为末,醋服二钱,数服即愈。《卫生易简方》


妇人血气刺痛:用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炒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盐汤、米饮任下,名蠲痛散。《妇人良方》


疝气㿗肿:(孙氏)用荔枝核(炒黑色)、大茴香 (炒)等粉末,每服一钱,温酒下。亦治诸气痛。


阴肾肿痛:荔枝核烧研,酒服二钱。


肾肿如斗:荔枝核、青橘皮、茴香等分,各炒研。酒服二钱,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