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科普》第二百二十八期,​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由区科协联合区融媒体中心,联手打造的电台宣传栏目——《空中科普》第二百二十八期来啦!


点击音频收听《空中科普》,让我们一起听《空中科普》,用科学的知识点亮生活!


《空中科普》第二百二十八期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三月伊始,我们进入了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惊蛰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当时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蛰虫从冬眠中醒来,象从睡梦中惊醒的样子,故亦可曰“惊”。


我国古人划分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开始开得灿烂。仓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五日,黄鹂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开始鸣叫。再过五日,鹰化为鸠。仲春之月,天气变暖,该是鹰换羽的时候了。鹰在秋天换上浓密的羽毛,到春天时就要换上比较轻便的羽毛了。鹰在换羽期间是很虚弱的,旧羽大多已经脱落,而新羽还没长成,影响飞行和捕食,加上生理上的变化,所以鹰会变得很虚弱,形容枯槁,不再是高大威猛的形象,竟变得象一只斑鸠似的,故曰“鹰化为鸠”。


时至惊蛰,南方的暖湿气团开始活跃,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但在此时,北方的冷空气仍然活跃,不时南下带来降温,广东把3月11日到4月30日之间出现的低温阴雨天气称为倒春寒。


农事上要抓住天气回暖之机,分类适量增施小麦拔节肥和油菜抽薹肥,努力搭建丰产架势,夺取麦油丰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立足于早、立足于抢,利用春季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开展春草化除工作。春季麦田化除一般掌握在拔节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进行。若遇倒春寒,应掌握在冷尾暖头,避免寒流前用药,以防药害和加重冻害。


惊蛰气候


据从化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统计,惊蛰到春分这段时间,从化区常年平均降雨量38.9mm,平均气温17℃,平均日照时数25.8小时。平均日最高气温21.4℃,平均日最低气温13.8℃,在这个时期,我区气温回暖,春雷乍现,时不时出现倒春寒的天气。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还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吃梨能止咳润肺,滋阴清热。


春季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可以出去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还有助于消除疲劳,培补阳气。惊蛰时节在气温上升或是出汗的时候,不要立刻脱去过多的衣物,防止人体受寒而导致体质下降,从而遭受各种春季流感病毒的侵袭,引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