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科普》第二百二十三期,为什么昆虫成为了餐桌上的一道菜?

由区科协联合区融媒体中心,联手打造的电台宣传栏目——《空中科普》第二百二十三期来啦!


点击音频收听《空中科普》,让我们一起听《空中科普》,用科学的知识点亮生活!


《空中科普》第二百二十三期


昆虫是美味佳肴


尽管大部分人对吃昆虫这件事情特别敏感,但其实人类吃昆虫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在亚洲、南美洲和非洲,可食用的昆虫加起来约有2000种,像在泰国市场可以看到酥脆的油炸蚱蜢在盘子里盛得满满当当;在日本,活的黄蜂幼虫是一道美味佳肴。


看起来“其貌不扬”的昆虫不但是美味佳肴,还可以帮助人类解决气候、环境污染和粮食短缺的危机。让我们看看究竟小小的昆虫是怎么做到的吧!


吃昆虫可以拯救危机


农业生产活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饲养牲畜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4.5%。


进行昆虫养殖只需要占用传统农业所用到的一小部分土地、能源和水。另外,昆虫养殖的碳足迹,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会更低。


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蟋蟀产生的甲烷比牛少80%,产生的氨气是猪的1/8到1/12。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虽然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在20年间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是二氧化碳的84倍。氨气则是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气体,同时也是空气污染物,会引起土壤酸化、造成地下水污染,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


如果在世界范围内养殖昆虫,目前大量用于饲养动物和生产饲料的土地就能空出来。如果用面包虫和蟋蟀代替世界上一半的肉食,就有可能减少使用1/3的农田,空出1680万平方千米(约是英国面积的70倍)的土地。


实现高效转化的昆虫


昆虫养殖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实现高效转化。昆虫生长的速度很快,在几天内就可以长大、成熟,而不是像牲畜那样需要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并且,昆虫可以产生数千个后代。


另外,昆虫将食物转化为蛋白质的效率是牲畜的12~25倍。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蟋蟀所需的饲料是牛的1/6、羊的1/4和猪的1/2。昆虫转化效率高是因为它们是冷血动物,因此在维持体温时消耗的能量较少。而且,昆虫被浪费掉的部分也会少得多。在传统的牲畜业中,有大量的肉会被浪费,而吃昆虫时,我们一般会把昆虫整个吃掉。


除了可以产生的更少浪费,昆虫还可以依靠原本会被丢弃的食物和动植物生存。昆虫能以农业废料,比如食物残渣,或者人类不吃的植物茎秆为食。而它们的粪便可以用作农作物的肥料。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被回收和再利用,促进良性的循环经济形成。


食用昆虫该如何更好地上餐桌


尽管食用昆虫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和营养价值,但要让昆虫在全世界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仍是长路漫漫。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会将昆虫和一切肮脏、危险和恶心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唯独不会与食物相联系。不过人们的态度已经开始改变。预计到2027年,食用昆虫市场将达到46.3亿美元(约295亿人民币)。


人们对食物的看法其实也会发生改变,但是速度很慢。以龙虾为例,龙虾在成为奢侈食物之前,一直被当作非常不受欢迎的食物,经常供应给监狱。当时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以至于曾经有法律禁止每周给囚犯供应龙虾超过 2 次。


如果要让昆虫被主流饮食文化接受,与把整只的昆虫放在沙拉中相比,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们整合成为某些食物的一部分。但是除非以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味道好、人们也愿意接受,否则推行昆虫进入主流食品市场仍然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