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科普》第十二期,吃隔夜菜会有这种危险?
由区科协联合区融媒体中心,联手打造的电台宣传栏目,《空中科普》第十二期来啦。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会有做的菜吃不完,倒掉又觉得太浪费所以留着第二天吃的情况。网上流传隔夜菜有毒,吃隔夜菜会导致失明瘫痪?这一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隔夜菜?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空中科普》,让我们一起听《空中科普》用科学的知识点亮生活!
《空中科普》第十二期
流言:
隔夜菜会导致失明瘫痪
真相解读:
食材经烹饪完成后,来自食材本身和餐具、空气中的细菌就会让食物慢慢变“坏”,所以,做好的菜肴尽快吃是最有利的。但是,总有一些时候避免不了会有剩菜剩饭。那么,吃了隔夜菜一定会导致失明瘫痪吗?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讲,这有可能是由细菌中的致病菌引起的事件。致病菌(如隐球菌)感染可能会引起脑膜炎,进而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可能会失明瘫痪。
实际上,食用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疾病,如2011年欧洲爆发的毒黄瓜事件、2019年美国毒牛肉馅事件分别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和沙门氏菌引起的。隔夜菜也有可能被致病菌污染,但是在按照正确方式保存情况下细菌繁殖不会特别多,产生的毒素也有限。因此,食用隔夜菜在正常情况不会导致失明瘫痪,大家也不要被这种新闻报道吓到。
如何正确处理隔夜菜,有效避免食物浪费?
首先,减少食物中细菌滋生的关键是将食物快速冷却。剩菜剩饭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天气炎热时不超过1小时,避免细菌迅速繁殖,未吃完的饭菜凉透后应及时放入冰箱保存。同时,储存时要保持生熟分开,防止冰箱中的细菌交叉繁殖。储存食物的冰箱温度应在4℃以下,以抑制细菌增长。
对食物进行再次加热时还应当注意方式。隔夜菜应彻底解热,如至少加热到74℃保持半小时,或85℃15分钟保证热透,才能使大部分细菌被杀死。对于隔夜汤等含水较多的食物,应当盖上盖子加热直至煮沸。
虽然吃了隔夜菜不会严重到导致失明瘫痪的程度,但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要注意食物的正确处理和贮藏方法,避免长期食用隔夜菜。蔬菜米饭尽量现做现吃,这样既安全又营养。